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配资炒股的投资策略,要优化提升传统产业,推动技术改造升级,促进制造业数智化转型。
把先进科技“织”进一根丝、一块布,会给传统的纺织产业带来多少种可能?看总台记者在纺织大省山东的调研。
一块蜡布闯出17亿元海外市场
当记者来到山东滨州时,一家经营了21年的纺织企业刚刚和非洲客户敲定了货值1.3亿元的蜡布出口生意。
纺织企业非洲事务部业务经理孙彩虹告诉记者,自从2008年进入尼日利亚市场后,他们凭借图案和色彩的差异化逐步占领了当地的高端蜡布市场,目前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了70%以上。
蜡布是通过蜡染工艺织成的布。在企业的印染车间,这些看起来色彩绚丽的蜡布,“黑科技”全在蜡布表面呈现的“蜡纹”上。

愉悦家纺有限公司精腊厂总工程师 刘艳艳:蜡纹越是不规则,越是自然感比较强,说明这个蜡纹效果是最好的。如果谁能把这个蜡纹在布面上呈现出自然不规则的效果,就代表工艺技术是高超的。
然而刚进入非洲市场时,企业却因为工艺大众化,又对非洲当地文化了解不多,而遭遇了水土不服。

愉悦家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陈志:非洲消费者认为蜡纹自然度不够,他们希望能做出更自然的、更能代表非洲原始自然的人文风格的蜡纹。

愉悦家纺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玉平:我们毫不犹豫地把15个柜、货值1800多万元的产品召回,并按废品处理。这个做法很值得,无论是最终的消费者还是经销商,看到我们有大的决心去抓质量。
不仅如此,为了打开非洲市场,企业投资了5000万元改进蜡染技术。
愉悦家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陈志:为了在上亿种可能性里面找到最好的配方,技术人员每天三班倒在不断地做试验。最终我们从海量的实验和数据里,摸索出了最受非洲客人喜欢的蜡纹配方。

此后几年,企业又陆续攻关了蜡布手感发硬、容易褪色等技术难题。如今他们所生产的蜡布已经覆盖23个非洲国家,仅是蜡布这一类产品每年就卖出17个亿。
一片再生布开辟绿色出口新路
依靠不断攻关新技术,一块蜡布就打开了17亿元的非洲市场。不仅如此,一块废弃的旧布料,经过新工艺妙手回春后,还变废为宝,打开了欧洲市场,这又是怎么做到的?
这个长1.2米、宽1.1米的大型物流托盘,看起来与普通托盘似乎没什么两样,但让人想不到的是,它的原材料却是废弃布料。

山东滨州某粮库负责人 袁学峰:它有什么优点?第一个,它承载的重量大,再一个它的价格要比市场的便宜一半。
托盘生产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托盘是利用废旧纺织品的边角废料,与热塑性的颗粒通过熔融高压制作而成。经国家权威机构检测后环保完全达标,目前要用于物流仓储领域。

愉悦家纺循环材料事业部总经理 吕洪棣:解决了环境的污染问题,托盘还给我们带来10%至15%的利润。
因为销量逐年递增,企业正计划新增一条生产线。在循环经济车间,收集来的废旧纺织品经过加工提取出纤维,再按照不同技术路径回收利用,让废旧纺织品重新焕发了新生。

愉悦家纺有限公司循环材料分公司技术人员 吴静:符合纺织工艺条件的,我们经过清洗消毒,做成可纺的再生面料;不合适,我们就做模压,压成托盘以及物流周边的产品。
把废旧纺织品重新利用,不仅能够降本增效,企业还有着更长远的考虑。
愉悦家纺循环材料事业部总经理 吕洪棣:现在,我们每消化一吨的废旧纺织品,可节约0.5吨的标准煤、减少1.6吨的二氧化碳排放。现在减少排放是全球的大趋势,我们的产品中加入这些废旧纺织品,在追踪碳足迹排放时,对产品出口有一定的优势。
除了托盘,一些宠物用品、户外装备、家居装饰,都是用回收来的废旧纺织品重新加工制作而成。

愉悦家纺有限公司循环材料分公司技术人员 吴静:这个产品就是目前我们出口比较火爆的,整个宠物车载包的重量比常规的车载包下降了30%。另外面料的耐抓性更强,提升了20%。产品一经上市之后,目前生产了5个到6个货柜,正在发往欧洲。
车载包之所以在欧洲市场销售火爆,正是因为相较于常规面料,循环面料每米二氧化碳排放量足足降低了50%。如今,为了研发更多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的新技术,企业与国内高校共建“绿色纺织联合实验室”,每年拿出700万元作为研发资金,不断推出新的再生产品。
一根纱线织出万紫千红新可能
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全面转型,让传统纺织焕发出新的活力。
如今,随着AI、大数据等新技术的运用,这里的纺织企业还做到了让一根纱线“万米不重色”。
与普通的彩色布料不同,这些布料的色彩并不是通过后期上色染上去的,而是用彩色纱线编织而成。它的背后则是在国际纺织行业独创的新技术:智能数字化彩色纺纱技术。它通过对纱线的密度、色纤维混纺比等关键数据的智能化调控,能够使一根纱线在色彩、结构和形态上出现丰富多彩的变化。

愉悦家纺有限公司研发工程师 刘立霞:这个面料我们卖得相当火爆,我们在国外一条半裙,就卖到4000多元人民币。
然而企业在最初研发这项技术时,做出来的颜色忽深忽浅,过渡不自然。研发团队输入数以百万计的数据进行试验,最终达到了理想效果。目前通过这项技术生产的产品已出口到了欧洲、非洲、北美等地。

愉悦家纺有限公司研发工程师 刘立霞:这个染色是需要用水的。我们仅用了10%或20%的色纤维,夹着一根白纤维,就能纺出我们想要的任意色彩。而传统的是经过全幅染色和整根纱线进行染色才能达到我们那种花型效果,所以我们的节约用水能达到67%。
新工艺的背后是中国家纺行业首个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平台的支撑,它将传统图案设计从手工创意转化为智能高效、可控可追溯的数字化流程。平台上线不到一年就生成原创设计图案近10万张。

就在最近,企业联合高校技术团队经过多年研发的国家产业创新项目——大直径人造血管取得突破,进入临床应用阶段,价格比进口人造血管降低一半以上。
愉悦家纺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张国清:我们每年拿出超3亿元用于技术创新研发,同时我们拥有1000多项国内外的专利,科研转化率达到80%。
如今在山东,像这样完成数智化改造的纺织企业已经超过90%配资炒股的投资策略,形成4个国家级纺织服装创意设计示范园区,30多个国家级产业集群。一根纱线在这里织出了越来越多的可能。
七星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